
2025 年 4 月 23 日上午,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与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在延安路校区逸夫楼 622 共同举办了“设计思维——无障碍设计思维”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是两学院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开设的《设计思维——无障碍环境设计思维》专题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产学研融合发展。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朝晖、副书记陶莉,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学术副院长茅丹、办公室主任田顺利等出席。课程老师黄更、宋树德主持了讲座。王朝晖副院长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专家对东华大学设计教育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强调,设计教育的产教融合是设计育人的关键方式,此次课程聚焦无障碍环境建设,融合了各方智慧,是一次具有包容性、精细化和爱心的环境设计教育的有益尝试。东华大学将持续推动以人为本、包容性的时尚环境教育。
为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无障碍设计相关知识,讲座邀请了四位在无障碍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嘉宾分享经验与见解。

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等职,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徐凤建,带来了“上海无障碍事业发展概况”主题分享。他介绍了我国及上海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情况、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以及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过程,倡导同学们对残疾人要秉持平等、参与、共享、奉献、尊重的态度。
上海市静安区残联副理事长周公望以“残疾人工作与无障碍环境建设”为题进行演讲。他简要介绍了残联的性质、宗旨和职能,以及静安区残疾人的主要情况。同时,阐述了无障碍环境设计目的与原则,鼓励同学们从残疾人的视角、生活的视角、解决矛盾的视角出发,用可控的成本与环境美学思维开展课题研究,做出有益于无障碍事业的设计成果。
来自日本的 GK 设计副总裁、东京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包容性设计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加藤完治 Kato Kanji,以“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公共厕所的形式研究”为主题展开讲解。他介绍了日本城市家具的发展历程,并以“withCUBE”模块化厕所为例,阐述了无障碍设计思维的思考模式、创新思维以及多场景应用的方法。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城市文化艺术和标识设计分会秘书长章海峰,带来“让我们同行——关于无障碍设计目的的思考”主题演讲。他从无障碍的环境问题讲起,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无障碍设计,强调要注重无障碍通用性、通达性、文化性设计的结合。
此次讲座聚焦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无障碍设计思维“的一粒种子,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多元的视角,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未来的设计工作中,更好地将社会责任与创新设计相结合,为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