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2373731

新闻资讯

news & trends

     《劳动观察》:从“城市家具”标准化开始,上海城市建设焕颜有术

2020.04.27
《劳动观察》相关报道

“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对上海提出要求。去年3月,从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开始,上海开始了一场“城市家具”焕颜手术,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城市家具”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我国之前一直以城市设施、公共设施这样的词汇来表示。领衔负责此次“城市家具”焕颜工程全要素技术规定的是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鲍诗度教授,一直在各个场合呼吁:“城市家具≠城市公共设施!”他始终坚持认为,城市不止是一个工作生活的聚集地,而是属于每一位市民的大家庭,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及各类景观场所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视为“家具”,让城市建设带有感性温度和人文关怀,是实现城市整体环境建设和文化品质提升的必由路径。

在项目实践中,鲍诗度教授发现,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各个环节存在着严重的“碎片化”现象,各部分之间很难真正形成相互联系与作用。为了一揽子解决这些问题,鲍诗度寻求整个“城市家具”行业标准的制定。那么,制定什么标准?标准化会不会使城市面貌失去了个性?鲍诗度教授的解释是:标准化追求的是规范执行的科学性,而非是强制性的艺术风格的统一,“比如要在上海的公交车站放一个垃圾箱,就要考虑上海的主体风向常年从海边来,那么垃圾桶就必须放在相应的下风口位置。”

理论高度决定实践深度,标准的制定更非一日之功的笔头工作。早在十几年前,鲍诗度教授就敏锐把握到了众多设施建设背后的关键点——大环境系统,并有针对性地带领师生团队在国内外各城市考察调研,仅拍摄的环境、景观和公共艺术资料图片就超过20万张,搜集整理了海量文献资料。

鲍诗度教授带领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除了参与开展架空线落地、合杆整治、人行道养护、绿化彩化等工程,浦东新区等上海市各区城市环境精细化建设,还将经验推广到了连云港等长三角城市。

近年来,上到航天服、下到萌娃校服,内有优化进博标识迎八方来客,外有科技旗袍走上世界舞台……东华大学发挥国内一流设计等学科优势,用科技和创意为设计添翼,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让生活更美好,让中国更美丽。

(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Tel:021-62373731
  • Add: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882号东华大学三教18楼

  • Fax:021-62374989

  • P.C.:200051

  • E-mail:dhuhyy@dhu.edu.cn

Copyright © 2014 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