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2373731

新闻资讯

news & trends

     《光明日报》采访鲍诗度教授“城市家具”焕颜 数据决定美

2020.04.26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鲍诗度教授,发布题为《从“城市家具”标准化开始,上海城市建设启动“绣花”模式》的文章。

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

原文报道如下:

曾几何时电线杆是光明与进步的象征。1882年,中国第一批电线杆在上海外滩到虹口招商局码头一带矗立起来。然而随着各种通信杆、信号杆、路名牌杆等越来越多,一条条横亘在道路上空的架空线成了“黑色污染”,也成了城市治理的难点。

去年3月,从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开始,上海开始了一场“城市家具”焕颜手术,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6月14日下午,记者见到了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城市家具”领域的权威鲍诗度教授。

“城市家具”焕颜:数据决定美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是漂不漂亮,人们还是有一定的审美标准,而在这种标准背后就是数据美学。”鲍诗度教授说,在“城市家具”焕颜工程中,数据决定美。上海的地标建筑武康大楼,曾经,不管从哪个角度拍都会有超多的电线一起入镜。去年3月13日,武康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开工,武康路成为上海中心城区第一条开工的架空线整治道路。今天的武康大楼已经是焕然一新——根据武康大厦的道路环境,采用了视距空间大而长的上下单臂型合杆,合杆的横杆件上端与下端比例关系符合二八黄金定律,并且无论是合杆的高低、粗细还是部件区域布置都是以数据美学为依据来设计的。

浦江饭店改造前后

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第一家西商饭店浦江饭店,也有着和武康大楼同样的问题,以黄浦路大明路路口为例,原先路口有信号灯杆、治安监控杆等各类杆件31根之多,大楼前的架空线犹如“蜘蛛网”,杂乱地分布在楼层上空。经过浦江饭店周边黄浦、金山和大名路三条道路的合杆整治,如今,浦江饭店周边道路杆件由原先的31根变为6根,减杆率达到80%。

经过合杆整治后的浦江饭店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在更加凸显饭店及其周围环境的气质和底蕴的同时,也为周围居民及来往人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上海目前正在打造“夜上海”经济以及垃圾分类工程,“城市家具”的建设和管理也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为中国“城市家具”制定行业标准

在项目实践中,鲍诗度教授发现,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各个环节存在着严重的“碎片化”现象,各部分之间很难真正形成相互联系与作用。为了一揽子解决这些问题,鲍诗度教授寻求整个“城市家具”行业标准的制定。那么,制定什么标准?标准化会不会使城市面貌失去了个性?鲍诗度教授的解释是:标准化追求的是规范执行的科学性,而非是强制性的艺术风格的统一,“比如要在上海的公交车站放一个垃圾箱,就要考虑上海的主体风向常年从海边来,那么垃圾桶就必须放在相应的下风口位置。”

早在十几年前,鲍诗度教授就敏锐把握到了众多设施建设背后的关键点——大环境系统,并有针对性地带领师生团队在国内外各城市考察调研,仅拍摄的环境、景观和公共艺术资料图片就超过20万张,搜集整理了海量文献资料并取得了相应成果,一举构建出环境艺术设计大环境系统框架:“环境艺术系统设计就是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把建设项目中的规划、建筑、景观、环境设施、视觉传达、室内设计等专业进行统一的科学性的系统整合。”

鲍诗度教授带领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除了继续参与开展架空线落地、合杆整治、人行道养护、绿化彩化等工程,参与浦东新区等上海市各区城市环境精细化建设,还将经验推广到了连云港等长三角城市……他希望制定出“城市家具”标准的中国化方案,向更多城市、更多发展中国家推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孟歆迪)

Tel:021-62373731
  • Add: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882号东华大学三教18楼

  • Fax:021-62374989

  • P.C.:200051

  • E-mail:dhuhyy@dhu.edu.cn

Copyright © 2014 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